异地搬迁就是从原居住地搬到跨越一定区域的地方居住。这里的跨越一定区域,一般指,至少是不同的行政村。一个行政村的不同村民组或不同自然村寨的移居,不能归属于异地搬迁的范畴。
同时,异地搬迁应当是指政府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规模化迁移,与自发的人口异地迁户居住是不同的。与历史上朝庭组织的大规模人口迁徙也不同,最直接的就是分散人口与集中人囗的不同,应当区别开来。
近些年,国家和政府组织实施的异地搬迁,是与脱贫攻坚、生态修复、环境保护、乡村振兴、城镇化推进、共享发展红利等紧密相关的,是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施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需要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异地搬迁是今年国家精准扶贫当中的重要内容,包括居住在高寒地区,或者地质灾害隐患区,还有交通不便的山区,水源或者生产资源严重缺乏等的地区。
房屋拆迁异地安置的情形有哪些
安置地点有两种:一种是原地安置,另一种是异地安置。原地安置是指在原来被拆迁房屋所在地范围内,待新的工程建好后再迁回原地。异地安置是指在原来被拆除房屋所在地以外的地区进行安置。 拆迁安置地点应当根据城市规划对建设地区的要求和建设工程的性质,按照有利于实施城市规划和城市旧城改造的原则确定。因此,城市规划的需要和新建房屋的性质,决定了拆迁安置的地点,而新建房屋的性质仍然取决于城市规划的要求。如果新建房屋的性质与被拆除房屋的性质不同,就不可能原地安置被拆迁人。 另外,为了减轻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密集,在拆迁中应采取鼓励政策,调动一部分被拆迁人口迁往城市其他区域,也有利于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拆迁安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异地安置: (1)因分户需增加住房面积的; (2)拆除住宅房屋拆迁范围内的新建房屋为别墅、公寓和商贸等非住宅用房的; (3)原住临时建筑经审查确实需要安置住房的; (4)经市规划、环保等主管部门认定不宜在原地从事生产经营的。
易地搬迁扶贫分为哪两种
异地扶贫搬迁一般按照“群众自愿,应搬尽搬”的原则来执行,分为整村搬迁、分散搬迁两种方式。
在集中安置中,包括以下几种安置方式:
1.行政村内就近安置
这里的行政村主要是依靠交通要道的中心村,搬迁对象在这些地方就近进行集中安置。
2.新建移民村
在获得新开垦地和调整使用耕地的前提下,在周边的县乡新建移民村进行安置。
3.小城镇或工业园区附件建安置区
即在县城或工业园区附近建设安置区集中安置。
4.乡村旅游区安置
引导搬迁对象适度集中搬迁到重点打造的乡村旅游村镇或景区。
5.集中供养机构
这个针对的是特困人员或者残疾人等符合集中供养条件的搬迁对象。
在分散安置中,则依托安置区已有公共设施、空置房屋等资源,由当地政府采取回购空置房屋、配置耕地等方式进行安置,或者自主选择进城务工、投靠亲友等。
此外,易地扶贫搬迁还有一定补助,各地标准不一,比如今年河南省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房建设人均补助标准3万元,当然各省辖市、县(市、区)可根据本地建安实际成本,适当调整补助标准。具体可咨询当地扶贫办。
文章说明:本文收集于网络,仅作参考,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或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发送到本站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